• 今天是:
首页 > 热点资讯 > 留学资讯

港硕毕业即失业?我和我的同学们,用血泪换来了这些真相

作者:时间:2025-11-04 14:46:07 5872 次

港硕毕业即失业?我和我的同学们,用血泪换来了这些真相

上周去港大图书馆退卡时,管理员接过学生证的瞬间,我突然没忍住红了眼。窗外的阳光还是那样斜斜地洒在阅览桌上,可手里攥着的第三十二份拒绝信,提醒我这场为期三个月的香港求职战,终究是败了。

临走前在食堂买了最后一份两饼饭,港币28块,换算成人民币快30了。排队时听见两个刚入学的学弟学妹聊“毕业进投行拿50万年薪”,我咬着叉烧突然想笑——要是去年的我听见这话,肯定会用力点头附和,可现在只觉得,那时的天真有多珍贵,现实就有多刺骨。

去年秋天,我们整个宿舍都在喊“留港搞钱”的口号。港三的光环、国际都市的滤镜,让我们都觉得“留港就业”是水到渠成的事。可如今半年过去,当初嚷嚷最凶的8个人里,只有1个拿到了保险公司的正式offer,剩下的不是回了内地,就是还在零工边缘挣扎。

今天不想灌鸡汤,就想把我们这群港硕的真实经历摆出来。给还在向往香港的学弟学妹们降降温,也给正在迷茫的同路人打个气——留不下的香港,不代表白读的一年。

先泼冷水:那些我们踩过的“留港陷阱”

1. 港三名校光环?可能连面试门都进不去

出发去香港前,我妈逢人就说“我家孩子读的港中文,以后在香港当白领”。我也曾天真地以为,只要揣着港三的毕业证,至少能在求职市场站稳脚跟。

直到同宿舍的阿凯投了53份简历只拿到2个面试,我才彻底清醒。阿凯本科是985,港中文商科硕士,GPA3.6不算差,可他投的金融机构HR直言:“现在港硕太多了,除非你有Dean’s List,或者是顶尖海本背景,不然真没什么优势。”

后来我才知道,2025年港校热门专业录取率都低于10%,大量985、海本学生挤进来,毕业时自然形成“内卷潮”。我们这批一年硕,没有本地实习积累,光靠名校头衔,在HR眼里和普通应届生没多大区别。

2. 张口就要50万年薪?你的“insight”可能一文不值

刚开学时,我们总聚在宿舍聊“目标行业”——投行、私募、外资咨询,开口就是“年薪50万起”。可真到实习时才发现,我们所谓的“行业洞察”,不过是课堂上背的案例,实习时干的也都是打印报表、整理资料的杂活。

我隔壁专业的学姐,面试一家券商时大谈“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”,结果被面试官反问“用Python处理过交易数据吗?会做动态估值模型吗?”,当场哑口无言。学姐后来自嘲:“人家要的是能上手干活的螺丝钉,不是只会指点江山的理论家。”

香港的entry level岗位很现实:数据处理、基础编程、PPT制作这些硬技能才是刚需。那些没掌握核心技能就眼高手低的人,往往是最先被淘汰的。

3. 粤语英语都不行?等于主动放弃70%的机会

这是我踩过最痛的坑。作为陆本生,我一直觉得“英语能应付上课就行”,粤语更是一句没学。直到第一次面试本地中小企业,HR笑着说“我们开会、跟客户沟通都用粤语哦”,我当场就懵了。

后来我才知道,香港70%的中小企业都以粤语为主要工作语言,不会粤语基本等于直接出局。没办法,我只能转头投外资企业,靠着雅思7.5的成绩勉强过关,但也错失了很多不错的本地机会。

同宿舍的广东同学就顺多了,他不仅能和本地同事无障碍交流,还能听懂客户的“粤语梗”,面试时基本没在语言上栽跟头。现在想想,要是早听学长的话,从大二就开始刷TVB学粤语,也不会这么被动。

4. 内地香港双线求职?大概率两头空

“留港不成回内地,总有退路”,这是我们很多人的想法。可真正实践起来才发现,这根本不是“多一条路”,而是“两份压力”。

香港秋招9月就启动,内地秋招10月才高峰,两边网申表格不一样,笔试内容也不同——香港要考英文逻辑题,内地要刷行测;香港面试重案例分析,内地更看重实习经历。我试过同时跟进3家香港公司和2家内地大厂,结果不到一个月就崩溃了:白天赶香港的面试,晚上刷内地的行测,最后两边都没准备好,香港的终面挂了,内地的笔试也没过。

只有我们班的学霸做到了双线并行,她从8月就开始规划,每天雷打不动4小时准备香港面试、3小时刷内地题库,最后拿到了香港一家科技公司和深圳大厂的offer。但这样的“狠人”,一百个人里未必有一个。

血泪总结:留港难,到底难在哪?

折腾了三个月后,我和同学们坐下来复盘,发现留港就业的“三座大山”,其实早有预兆:

语言关是死结:不会粤语就丢了七成中小企业机会,英语不流利连外资的门都进不去。别信“工作后再学”的鬼话,面试时的第一印象就定了生死。

签证是隐形门槛:很多小公司看到“IANG签证”就摇头,不是歧视,是怕麻烦——要帮着办签证延期,还要承担可能的离职风险。有HR朋友跟我说,他们宁可招月薪2万的本地人,也不愿招3万的内地生,就图个“省心”。当然,大厂和金融科技公司对IANG签证接受度会高一些,这也是个小经验。

专业选不对,努力全白费:我文科专业的室友,投了80多份简历只拿到1个行政岗的面试;而学金融科技的同学,毕业前就拿到了投行的return offer。香港作为金融和科技中心,对金融、IT、医疗人才需求极大,AI工程师起薪都能到30万港币/年,可文科生真的是“地狱难度”。

柳暗花明:回内地后,我反而拿到了惊喜

放弃留港后,我把全部精力放在内地求职上,没想到反而迎来了转机。

11月时,我拿到了深圳一家大厂的offer,薪资比香港预期的少了三成,但胜在稳定。更意外的是,凭借港硕学历,我申请深圳留学生落户时直接“秒批”,还领到了3万的租房补贴——这是大湾区给我们的专属福利。

面试时,港硕期间练的case study能力成了我的“必杀技”。有一轮面试聊到“跨境电商运营策略”,我直接套用了课堂上分析过的香港电商案例,结合内地市场特点提了三点建议,面试官当场就说“这个思路很新颖”。

临走前,我去坚尼地城拍了日落,吃了最后一份两饼饭。看着海平面的余晖,突然就不遗憾了——香港这一年,不仅给了我学历,更教会了我看清现实、及时调整方向。

给后来者的真心话:别盲目,要清醒

如果你正准备去香港读研,或者正在为留港求职焦虑,希望我的经历能帮你少走点弯路:

✅ 要是铁了心留港:

- 语言提前练!别等开学再学,现在就刷TVB、找粤语搭子,目标是“能商务交流”。

- 专业别乱选!优先金融、IT、医疗,要是文科生,尽量选商业分析、数据科学这类交叉学科,别硬闯纯文科。

- 实习要趁早!港硕一年时间短,毕业前半年就要投简历,最好在读期间就找份本地实习,积累人脉比什么都重要。

✅ 要是打算回内地:

- 抓住应届生身份!港硕毕业后2年内都算应届生,别错过秋招黄金期。

- 用好政策红利!深圳、广州的留学生补贴、落户政策都很友好,提前查好攻略,能省不少事。

- 强化核心技能!把港硕的case study、英文写作能力转化为优势,这些在内地面试中很加分。

最后想说,港硕不是“躺赢密码”,也不是“智商税”。它给你的是一个国际化的视野,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选择。留不下香港不可惜,回内地也不丢人,清醒地规划,踏实地努力,比什么都重要。

愿每个港硕人,都能在迷茫后找到方向,在折腾后收获答案。

文章标题:港硕毕业即失业?我和我的同学们,用血泪换来了这些真相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dapeidr.com/gzzx/guizhou/9076.html + 复制链接

相关文章
港硕毕业即失业?我和我的同学们,用血泪换来了这些真相11-04
英国G5、港三、新二鄙视链实锤?四大热门专业申请难度大PK11-04
香港大学硕士录取offer汇总,26fall录取规则大改,材料/学费变了11-04
港车北上VS粤港两地牌,到底该选哪个?一篇说透!11-04
26fall港三新二硕士申请别瞎冲!拆透3大核心维度,27fall这样准备稳赢11-04
26fall英国硕士申请,你们规划到哪一步啦?11-04
一年制港硕求职攻略:从入学到毕业,每个节点都踩准11-04
挂两地牌的Veilside RX-7刷屏?这才是JDM改装圈的“王炸组合”11-04
工资条上的“五险一金”,终于有人讲得明明白白了!11-04
26届39所985强基计划院校盘点,高考生降5-30分进名校的机会藏在这11-04
快速报名登记
人气专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