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今天是:
首页 > 热点资讯 > 留学资讯

那些外边没说透的港硕留港真相,比你想象中更残酷!

作者:时间:2025-11-01 13:59:00 39521 次

那些外边没说透的港硕留港真相,比你想象中更残酷!

毕业季有人拿着港三的毕业证投了 40 多份简历,只收到 3 个面试邀请;有人面到终轮被问 “有没有本地实习经历”,只能支支吾吾说 “在内地远程做过”;还有人一边赶香港的网申,一边刷内地的行测题,最后两边都没捞着。

别再被 “香港留学 = 好留港” 的滤镜骗了,今天想跟大家说说:那些外边没说透的留港真相,比你想象中更残酷。

先戳破第一个误区:名校毕业证,早不是 “免死金牌”

认识一个港中文的朋友,去年入学时总说 “港五毕业还怕找不到工作?”,结果今年投金融、咨询的岗位,HR 看简历的时间可能都没超过 10 秒。

不是港三港五的牌子不硬,是现在的香港求职市场,早就 “卷” 到名校过剩了。你以为一年硕能占优势?其实在雇主眼里,除非你能拿到 Dean’s List(院长荣誉榜),能在简历上多划一道小横线,否则和其他海硕、甚至优秀的本地本科生比,根本没什么 “制胜点”。

更实在点说:现在香港的热门行业 —— 比如投行、四大、互联网,筛简历时先看的不是 “你是不是港大的”,而是 “你有没有 top 海本背景”“实习有没有真刀真枪的经历”。非顶尖海本 + 一年硕的组合,早就不是 “加分项”,有时甚至会让你在初筛就落后一截。

别再拿 “拾人牙慧的 insight” 当资本,眼高手低最致命

身边还有个同学,从入学起就盯着 “年薪 50 万往上” 的岗位,聊起行业趋势头头是道,张口闭口 “这个赛道有红利”“那家公司战略有问题”,可真到笔试环节,连最基础的 Excel 数据透视表都做不明白,PPT 的逻辑线乱得像一团麻。

这不是个例。很多同学总觉得 “我懂行业、有 insight”,就该进好公司,却忘了 entry level 的岗位,雇主要的从来不是 “指点江山的人”,而是 “能踏实干活的人”。

你说自己想做数据分析,却连 Python、SQL 都只会皮毛;你想进快消做市场,连 “品牌定位和用户画像怎么匹配” 都讲不清楚;你盯着咨询岗,却连一份结构化的行业报告都写不出来 —— 这样的 “insight”,在雇主眼里根本不值钱。

残酷的现实是:香港的职场不缺 “有想法的人”,缺的是 “能把想法落地” 的人。体力能扛住加班、逻辑能理清问题、还能听明白指令干活,这才是 entry level 的核心需求。没掌握这些基础能力,再高的目标也只是空中楼阁。

语言不过关,在香港求职等于 “哑巴打仗”

这一点我自己深有体会。我粤语从小没接触过,刚入学时连食堂阿姨说 “要冻饮定热饮” 都反应不过来,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抱侥幸心理,一门心思练英语 —— 每天跟外教做 1 小时模拟面试,把行业常用词汇写成卡片背,甚至连邮件里的客套话都反复琢磨。

可很多陆本同学,偏偏卡在了 “语言” 这道坎上。要么英语不敢开口,上课被教授点名回答问题,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;要么粤语只会 “你好”“再见”,面试时 HR 用粤语问 “你怎么理解这个岗位的工作内容”,直接愣在原地。

别觉得 “我能看懂英文邮件就行”,香港的职场沟通里,语言是硬门槛:想进本地公司,粤语得流利到能跟同事聊项目、跟客户对接需求;想走外资路线,英语得能应对商务会谈,连口音太重导致沟通不畅,都可能成为被刷的理由。

两种语言没一个拿得出手,就算你简历再好看,面试时也很难让雇主相信 “你能融入团队、做好工作”—— 毕竟没人愿意招一个需要同事 “翻译” 的新人。

内地+香港双赛道?别贪心,大部分人最后 “竹篮打水”

“香港找不到就回内地,两边都投总没错”,这是很多同学的 “Plan B”,可我身边真正能双线并行且拿到 offer 的,至今没超过 3 个。

不是双赛道不可行,是这两条路的 “玩法” 差太远了:香港的秋招从 8 月就开始,网申要写英文 cover letter,面试侧重 “行为面 + 案例分析”;内地的秋招 9 月才启动,要做行测题、写中文简历,面试还得准备 “为什么想回内地发展” 的话术。

我有个同学去年就这么干:白天赶香港的网申,晚上刷内地的笔试,凌晨两点还在改简历 —— 香港的简历要突出 “国际视野”,内地的要强调 “实习成果”,改到最后自己都记混了。结果呢?香港的面试因为没准备好案例分析挂了,内地的笔试因为熬夜没发挥好,最后两边都空了。

双赛道对规划力和自律性的要求,比你想象中高太多。除非你能精准分配时间,清楚知道 “哪边是重点、哪边是备选”,否则很容易陷入 “两边都想抓,结果两边都没抓好” 的困境。

不是想泼冷水,是想让你 “清醒地努力”,说这些不是为了让大家焦虑,而是希望你别再抱着 “留港很容易” 的幻想,而是用更务实的心态准备。毕竟求职不是赌运气,而是 “做足准备,再等机会”。

分享几个我和身边人亲测有用的留港小建议

优先找香港本地实习,哪怕是小公司:很多雇主最在意的不是 “你去过多大的公司”,而是 “你能不能适应香港的职场节奏”。我去年在一家本地初创公司做市场助理,虽然活儿杂,但学会了用粤语对接供应商、用香港的职场逻辑写报告,后来面试时 HR 专门问了这段经历,说 “比内地远程实习更有参考价值”。

花一周学下仓颉输入法,关键时候能救命:别觉得 “现在都用拼音,学仓颉没必要”—— 我之前面一家本地企业,笔试用的是公司自备电脑,系统里只有仓颉和速成,我当场慌了,最后只能跟 HR 申请延后考试,浪费了不少时间。其实仓颉不用学得多精,能打对常用字就行,网上有很多 “3 天速成仓颉” 的教程,抽晚上的时间练练就够了。

别抵触粤语,试着主动融入本地文化:我之前总觉得 “我走外资路线,不用学粤语”,后来发现同事午休时聊 TVB、聊赛马,我插不上话,慢慢就跟团队疏远了。后来开始看 TVB 剧、刷小红书上的 “粤语日常用语” 博主,现在能跟同事用粤语开玩笑,不仅职场关系变顺了,面试时说 “我能听懂粤语,也能简单沟通”,也成了加分项。

把 “内地背景” 当成优势,盯准需要内地资源的岗位:很多香港公司想拓展内地市场,却缺懂内地用户、能对接内地资源的人。比如我朋友是陆本,熟悉内地的电商平台,面试时跟 HR 说 “我能帮公司做内地小红书的推广方案”,最后成功拿到了 offer。如果你有内地实习经历、了解内地行业情况,别藏着,面试时主动说出来,这会是你比本地学生更独特的优势。

面试时别慌,“自信” 比 “完美” 更重要:香港的面试官不喜欢 “只会背答案的人”,更在意 “你能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”。我之前面四大,有个问题没答上来,没慌,而是说 “这个问题我现在没太想清楚,但我可以说说我的思路”,最后还是过了。哪怕你有不会的问题,别结巴、别回避,坦诚一点,有条理地说自己的想法,反而会让面试官觉得你 “靠谱、不怯场”。

其实留港找工作就像在香港搭地铁,你得先搞清楚 “自己要去哪个站”(明确目标),再查好 “坐哪条线、在哪换乘”(做好规划),最后耐心等车、按时上车(做足准备等机会)。

可能过程会有点难,会有投简历石沉大海的失落,会有面试失败的沮丧,但只要你找对方向、踏实准备,总有一趟车会带你到想去的地方。

最后想跟大家说:留港不是唯一的路,也不是最好的路,但如果你真的想试试,就别被 “光鲜滤镜” 迷惑,清醒地看到困难,再拼尽全力去努力。

毕竟,“尽人事,听天命”,才是面对求职最踏实的心态。祝你我都能在自己选择的路上,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

文章标题:那些外边没说透的港硕留港真相,比你想象中更残酷!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dapeidr.com/gzzx/guizhou/9055.html + 复制链接

相关文章
那些外边没说透的港硕留港真相,比你想象中更残酷!11-01
第一次注册公司别瞎闯!9 个 “血泪坑” 避坑指南,创业新手必看11-01
26fall港大本科申请的家长 / 同学看!一手干货,搜不到的细节都在这11-01
美本竞赛怎么规划不踩坑?7-11 年级分阶段指南,附避坑 Tips11-01
大学选专业十大铁律:别等毕业踩坑才懂,选对少走 5 年弯路11-01
26fall 伦敦大学学院UCL硕士申请截止时间汇总!附十大最难申专业榜单 + 避坑指南11-01
开公司必懂的常识!避开这些坑,不然赚的钱不够赔11-01
在深圳注册公司别当 “冤大头”!老实人踩的 6 个坑,聪明人早避开了11-01
10月20日起两地牌验车有新变化,纸质信封、照片都不发啦!11-01
中国 15 所 “最” 字辈大学盘点:有的上课看朝鲜,有的食堂多到胖 10 斤!11-01
快速报名登记
人气专业